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4年第12期
编号:13130876
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25日
第1页

    参见附件。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两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75%(45/48)优于对照组的81.25%(3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48例患者出现呕吐1例,不良反应率为2.1%;对照组48例患者出现发热1例,出现呕吐症状1例,不良反应率为4.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观察组(n=48)32(66.67)13(27.08)3(6.25)45(93.75)

    对照组(n=48)25(52.08)14(29.17)9(18.75)39(81.25)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指见于胃肠道与胃液接触部位的慢性溃疡,其形成和发展与酸性胃液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密切关系。由于溃疡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食管下段、胃肠吻合术后接受胃内容物的肠袢和具有异位胃黏膜的Merkel憩室),故又称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其中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其次是胃溃疡,二者之比约为4∶1[2]。消化性溃疡常多发,全球约1/10的人一生中曾患此病,在我国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范围也有所扩大。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是胃肠道黏膜的侵袭因素超过其自身防御因素的结果,侵袭因素主要包括胃酸、胃蛋白酶和幽门螺杆菌,此外还有胆盐、非甾体类抗炎药等[3]。自身防御因素则主要包括黏液-碳酸氢盐屏障、黏膜血流量、细胞更新、前列腺素、表皮生长因子等。胃溃疡患者的胃液分析多无明显改变,十二指肠溃疡的总胃液和胃酸分泌往往高于正常,尤其夜间和空腹时胃酸浓度较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